北上洗牙幾多錢算合理?醫生教你睇報價
近年唔少香港人會北上洗牙,路程方便、選擇多、時間彈性,成為週末保養牙齒嘅其中一個習慣。但到咗診所,見到張報價單,一行行項目點樣先叫合理?唔想被「低頭價」吸引,最後加加埋埋比預期多,以下用醫生角度教你點樣睇清楚。
首先,要明白「洗牙」係咩。一般洗牙包括口腔檢查、超聲波清潔牙石、拋光、可能加氟護理;如果牙齦已經有發炎、牙周袋深,醫生可能會建議分段做牙周治療(俗稱深層洗牙/刮治),時間長、複雜度高,自然收費唔同。所以報價同你牙齒狀況要對得上,唔係人人都只需基本洗牙。
影響洗牙收費嘅因素通常有:
- 診所位置同規模(商圈、醫院式或社區門診)
- 牙醫資歷、是否專科
- 儀器同消毒流程水平
- 是否包含X光或牙周評估
- 個案複雜度同所需時間
- 是否包含後續覆診或保養建議
點樣睇報價算合理?留意呢幾點:
- 有無清晰項目分解:初診檢查、洗牙、拋光、噴砂、氟塗、X光、牙周治療等要逐項列明,不應只得「套餐」一個價。
- 包含範圍:係全口定分象限?有無時間上限?有啲套餐只做表面清潔,牙石深層未必處理,呢啲要問清。
- 另外收費:初診費、消毒或耗材費、藥費、麻醉費、拍片費、覆診費,是否另計?合理報價會事先講明。
- 治療計劃:若需要牙周治療,應該解釋原因、預期次數、每次時間、風險同目標,而唔係臨門

先硬銷升級。
- 醫生同時間:由誰主理、預約時段夠唔夠?洗牙唔係「十零分鐘快手搞掂」,時間過短往往質素一般

。
- 付款與改期:是否要先付按金?臨時改期有無手續費?透明條款先叫專業。
- 售後支援:出現牙齦敏感或出血,有無跟進渠道?能否用粵語溝通?有無提供書面治療紀錄?
提防常見陷阱:
- 「超低頭價」但到場先話要加深層治療、拍多張片、加消毒費,最終加總遠高於預期。
- 套餐寫住「全口」,細則卻限定牙齒數目或象限,超出就加收。
- 報價只標「洗牙」,未註明包含拋光或噴砂,做完效果同你想像有落差。
- 強調會員卡、包年保養,但細則不清,解約困難。
北上除咗醫療本身,仲要計埋時間交通同跟進方便。萬一洗牙後出現不適,需要覆診,你是否能夠再上去?診所有無把資料整理好,畀你喺香港嘅牙醫接手?呢啲都影響「合理與否」。
點樣揀先穩陣:
- 預先WhatsApp/電話諮詢,要求文字版報價,問清包含項目同可能加項。
- 睇牌照同資歷:正規牙科機構、醫生有執業證;網上評價可參考,但唔可盡信。
- 帶住你過往口腔紀錄或X光,有助醫生判斷需唔需要深層清潔。
- 到場前先自我檢查:牙齦易流血、口氣重、牙石厚,可能唔止一次完成;心理預期要合理。
- 全程用粵語或書面溝通重要事項,保留收據同治療說明。
至於「幾多錢算合理」,唔同城市、診所、服務內容都有差異。真正合理係:項目透明、內容對症、質素過關、無硬銷、跟進清晰。唔好一味追求最平,亦唔需要覺得最貴就最好。牙齒保養係長期功夫,日日刷牙正確、定期檢查,配合一次到位嘅專業清潔,先係對自己口腔健康最「抵」嘅選擇。

